冥想改善抗壓情緒能力
該項研究發表在神經科學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首次驗證了長期冥想練習者確實顯示出情緒反應(emotiona
該項研究發表在神經科學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首次驗證了長期冥想練習者確實顯示出情緒反應(emotional reactivity)的減少和對壓力重的事件有更強的抗壓能力。
研究對比25名長期冥想者和受對比組,長期冥想者顯示出對壓力刺激減少的心理、生理和電生理反應活動。這首次為冥想導致了情緒平衡和對壓力性生活事件更強的抗壓情緒能力的假說,提供了神經生理學(neurophysiological)數據支持。
(I-厭惡 II-愉快 III-悲傷 IV-憤怒 V-恐懼 VI-焦慮 VII-驚訝 VIII-高興 IX-鄙視)
研究者比較了瑜伽冥想者和對照組對一部有很強壓力的影片的反應。影片里一些青少年酷刑折磨一家人,然后把他們一個個殺死。
在一個心理自我評分表中,冥想者較對照組顯示出對影片引發的消極情緒有減少的主觀評分。
經自動壓力表測得的數據顯示,冥想者的皮膚電壓水平(skin potential levels)同樣地更低。
冥想者與對照組相比,大腦額葉區域(frontal brain regions)的 d波活動減少(gamma activity). 對照組的大腦額葉區d活動則明顯地被產生的這些情緒激發而增加。
這些發現為長期練習冥想使人產生更強的情緒穩定狀態(emotional stability), 減少的情緒反應 (emotional reactivity)活動和對壓力刺激的更強的抗壓能力的說法,提供了開創性的神經生理學證據。
參考文獻:
Aftanas L, Golosheykin S. (2005): 慣常瑜伽練習對人在誘發的消極情緒中及情緒產生后的電生理活動(EEG activity)方面的影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15(6):893-909.
* Resilience 在心理學上,是人具有的處理壓力和災難性事件的積極能力。也用來表示一種對未來負面事件的抗壓特性/個性。